得益于數字技術的迭代和賦能,讓我們對金融機構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充滿希望,當前,數字普惠的核心技術與實踐應用情況如何,發展數字普惠應規避哪些金融科技倫理風險?
21金融研究院在12月23日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特色金融”主題論壇上發布的《筑牢金融科技倫理根基 推動數字普惠穩健發展》輕報告(下稱《數字普惠輕報告》)給出了上述問題的答案。
據介紹,《數字普惠輕報告》由民生金融租賃特別支持,是21金融研究院今年“普惠金融系列主題系列輕報告”之一。 21金融研究院圍繞與中銀協、中財協、中擔協、中貸協,以及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發布的“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名單,做了多維度的調查研究工作,《數字普惠輕報告》以兩年來“數字普惠金融”等典型案例為主要研究依據,反映了當前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現狀,數字普惠穩健發展,必須先要筑牢金融科技倫理根基的結論。
《數字普惠輕報告》顯示,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提升了金融服務效率,讓更多人享受到金融服務,擴大了金融服務覆蓋面,金融消費人群的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與此同時,數字技術本身是一個中性概念,其在運用過程中既可能帶來正向效應,也可能產生一些負面效果。金融科技倫理是金融科技運用在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設計中必須遵循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數字普惠輕報告》認為,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既要關注科技給金融創新、金融監管、金融安全等帶來一系列新的機遇和挑戰,也要防范期間可能衍生出的復雜多樣的金融科技倫理問題與潛在風險,并提出應從三個維度開展金融科技治理。
金融倫理治理的三個維度
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本質在于提升金融服務的廣度、深度和效率,促進社會公平?!稊底制栈葺p報告》提出,金融科技倫理作為金融科技運用在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設計中必須遵循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大致包括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方面是金融倫理,即金融活動所有參與者,在金融活動中應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另一方面是科技倫理,即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科技活動中遵循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因此,未來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必須重視金融科技倫理建設和治理,而金融科技倫理治理應從數據安全、算法倫理和數字鴻溝等三個維度展開。
金融科技倫理治理的宏觀與微觀結合
未來,在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開展金融科技倫理建設和治理,需要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的共同努力?!稊底制栈葺p報告》提出,在宏觀層面,需要構建金融科技倫理體系,充分發揮制度的作用;在微觀層面,對于數字普惠金融的各類主體,需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并且搭建相應的金融科技倫理治理組織框架,加強對金融科技倫理方面的審查評估,完善金融科技倫理的相關制度規范建設,負責任、有道德地開展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無論是對于金融監管和相關機構,金融科技倫理的框架建立和治理都不能一勞永逸,治理框架要不斷地探索,規則要不斷完善,技術標準要不斷更新,久久為功方能見效。
數字普惠實踐方興未艾
數字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旨在利用數字技術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結合21金融研究院近兩年來發布的“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數字普惠輕報告》梳理了金融科技核心技術及其應用。如民生金融租賃“創新‘融資+融物’商用車租賃模式 助力鄉村產業就業發展”服務模式創新典型案例,其統一零售數字化經營平臺通過業務數據、央行征信、第三方等數據形成多維大數據模型,搭建專家規則模型和人工智能模型,實現了合規準入、反欺詐、信用評分、額度授信、資產預警等在線風險場景的把控落地。
又如廈門國際銀行“數字化驅動 為夢想加碼”數字普惠典型案例,其依托數字小微平臺,建設以客戶為中心、平臺數據風控為抓手、“線上+線下”的數字小微服務體系,打造“業務敏捷、管理敏捷、運營敏捷”的小微業務管理中臺,推出多款數字小微信用貸款產品。
再如陸金所控股平安普惠陸慧融“AI智能貸款解決方案——‘行云’系統”數字普惠典型案例,該系統以“AI+O2O”線上科技+線下服務模式,服務實體小微,可實現最少零文字輸入、全程擬人AI面對面服務體驗、大幅降低等待時間,將小微客戶借款申請流程平均耗時下降了44%。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